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管部门: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刊 期: 双月刊 电 话: 029-88382662
国内统一刊号(CN):CN 61-1350 / C
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1008-5645
溯源校史根脉 筑牢文化之基——论竖立杜斌丞雕像的意义及时代价值
程永清;由杜斌丞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同学会捐薪创办的陕西省私立力行中学在划归西北石油工业学校后,成为西安石油大学办学之基础。西安石油大学杜斌丞雕像的竖立,不仅是西石大人对杜斌丞先生的纪念,更是对学校历史根脉的溯源赓续、文化精神的凝练升华以及育人使命的时代呼应,是西安石油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历史传承、精神感召、教育实践等多重意义。
国际政治经济变局下中国矿产资源政策的范式演进与战略调适
县祥;徐翔鹏;牟秋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正重塑着全球矿产资源权力体系,推动中国矿产资源政策进入战略调适新阶段。从政策范式理论分析框架入手,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矿产资源政策“规范化”“市场化”“集约化”“战略化”的四次范式跃迁,揭示其内在逻辑从“制度构建”向“安全治理”的演进轨迹。面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给中国矿产资源安全带来的多重影响,提出中国矿产资源政策的优化策略,即通过加强资源勘探与开发、推动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国际合作、构建多元化储备机制和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等措施,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我国绿色税制的优化建议
刘峰;刘宁;程步虹;当前,我国已构建起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资源税、消费税等多税种协同,搭配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绿色税费优惠政策,覆盖多环节的绿色税收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然而,与绿色经济发展领先国家相比,我国仍面临税制绿色化率不高、绿色税种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基于外部性、双重红利、可持续发展等典型理论依托,系统分析我国绿色税制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困境,结合典型国家绿色税制的国际借鉴研究,提出系统性优化方案,为下一步绿色税制改革提出参考建议。
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视角
巩前胜;岳漪岚;尹诗晨;新质生产力代表了传统生产力的结构性跃迁,成为提升能源效率的关键驱动力。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Tobit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和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提升作用但相对较弱;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传导作用。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能源效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
陈丁;吴意;杨青青;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核心特征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以2011—2022年期间我国271个城市为样本,从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资料三个维度,使用20个指标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评价体系,以探究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正向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正向影响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由于不同城市所处区域、发展状况不同,各地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呈现由强到弱,再逐渐增强的趋势。基于以上结论,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创建科学创新体系,深化产业融合与升级。
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产业低碳化视角
巩前胜;吴丹;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能源安全水平进行测度与综合评价,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低碳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能源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10—2022年,中国整体能源安全处于预警层级,且呈现出能源安全水平逐步上升的趋势;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在能源安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低碳化倾向对能源安全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产业低碳化进程中,激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有效提升能源安全水平。
顾客满意度的定量评价方法
侯海青顾客满意度由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水准与顾客的事前期望所决定 ,当现实高于期望时 ,顾客会感到高兴和满意。本文采用模糊评价法从影响顾客满意的主要因素入手 ,对顾客满意度进行定量评价 ,这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所提供商品或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综述
张建肖;安树伟;归纳介绍了生态补偿的历史背景。从不同角度概括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并对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化研究作了综合阐述。在以上基础上,从森林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两个方面归纳了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实践的研究的基本结论:一套广泛适用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形成需要BPP原则,即"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的有效实施;而变"输血式"补偿为"造血式"补偿、解决补偿标准问题是生态补偿机制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以重污染行业为例
赵选民;孙武峰;以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其2010—2012年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为碳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形成了显著性、量化性和时间性碳信息披露质量维度,设计出低碳战略、碳减排管理与碳减排核算等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样本企业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碳信息披露质量指数,为评价碳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一种分析方法,以期为监管机构提供碳信息披露监督依据。
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逻辑与实践
李盼道;徐芙蓉;公共产品理论是确定政府边界和市场边界的基础,是进行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划分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公共产品理论的来龙去脉,梳理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显得非常必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逻辑,探讨了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实践经验和引入市场供给模式的具体形式,以此为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智慧景区发展状况研究综述
梁倩;张宏梅;在概述了智慧景区起源和现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智慧旅游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智慧景区的概念,并对我国智慧景区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做了述评,并提出了发展我国智慧景区的对策建议。
“柏拉图式爱情”辨正——基于对《会饮篇》的文本解读
涂江波;《会饮篇》是柏拉图最重要的对话之一。它集中表达了柏拉图的爱情观,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然而,越大众化就越有被误读的危险。柏拉图的爱情观自文艺复兴时就已被简化为"柏拉图式爱情"——精神恋爱的代名词。这是否符合柏拉图的本意?通过对《会饮篇》的深入解析,力图还柏拉图爱情观一个本来面目,消除长久以来置于"柏拉图式爱情"名下的曲解。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观及其启示
王云;刘亚平;不论在十八世纪还是当今时代,卢梭的思想都饱受争议,尤其是他在试图调和个体自由与秩序的过程中发生的矛盾,也是其思想局限性所在。尽管如此,卢梭仍然批判吸收了近代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由思想,并认为通过订立契约而找到某种形式的政府和立法者便能够指引人民获得社会自由(政治自由),最终实现道德自由。卢梭的思想被马克思主义者所借鉴,并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综述
张建肖;安树伟;归纳介绍了生态补偿的历史背景。从不同角度概括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并对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化研究作了综合阐述。在以上基础上,从森林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两个方面归纳了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实践的研究的基本结论:一套广泛适用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形成需要BPP原则,即"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的有效实施;而变"输血式"补偿为"造血式"补偿、解决补偿标准问题是生态补偿机制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以钢铁公司为例
赵爽;杨婷婷;李志学;选取我国钢铁行业为研究对象,研究该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特征下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内容。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对钢铁行业的特征、钢铁行业环境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一套较为系统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标评价体系,旨在应用该指标体系对钢铁行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质量评价。最后针对该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量提升建议。
科技异化的批判与扬弃——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浅析
王磊;邬勇;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蕴含在其对科技异化的批判与扬弃之中。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科技异化突出表现为人沦为“机器的附属”,而其根源则在于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因此,扬弃科技异化必须转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对科技异化的批判与扬弃中,马克思阐明了自己的科学技术观,同时也指出了科学技术应该发展的方向,而这也对当今社会更为合理地发展、运用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